新华财经北京12月27日电(王菁、李奇涵)2023年以来,中国债券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坚定步伐。

  注册制改革持续深化,统一监管路径实现突破,基础设施细则聚焦实际需求,融资产品工具创新步伐加快,绿色转型与科创等重点领域直接融资效果良好,银行间与交易所市场活跃度有所提升,公募REITs进入常态化发行阶段、试点资产与投资者类型相继扩容,信用风险管理领域走深走实,对外开放与互联互通机制完善更新,境内外投资者交易结算活动日趋便利,人民币债券吸引力不断增强......

  年末之际,新华财经对债券市场一年来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涉及“顶层设计”、“业务创新”、“严格监管”和“关键事件”等领域。步入2024年,监管部门与多方参与者将从“稳存量”、“扩增量”、“促改革”、“谋创新”、“防风险”等主要方向出发,揭开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顶层设计篇

  编者按:2023年,债券市场进一步完善顶层设计和制度建设,落实注册制配套制度更新,包括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发行人实施分类监管和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等,年内完成企业债发行审核职责划转,在证监会定调债市高质量投融资改革方向的指引下,交易所债券做市业务对市场流动性有明显提升,未来北交所也将继续快速推动信用债市场建设等。

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

  6月2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债券注册制制度机制,提高审核注册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透明化水平,按照统一公司债券和企业债券、促进协同发展的思路,对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作出系统性制度安排。

  业内认为,深化债券注册制改革,是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统一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在制度规则层面迈出的重要一步。随着改革全面落地,债券注册制凸显出五大特点:强化以偿债能力为重点的信息披露要求,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对发行人实施分类监管,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畅通违约债券出清渠道。

企业债发行审核职责划转至证监会

  10月20日,企业债发行审核职责划转6个月的过渡期结束,相关常规业务由国家发改委正式转交至证监会,由证监会统一负责公司(企业)债券发行审核工作,债券市场统一监管更进一步。证监会指出,将企业债券纳入公司债券管理体系,着力发挥债券市场功能,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为配合过渡期后转常规有关工作安排,证监会及沪深北交易所彼时共发布相关规则制度66部,其中证监会发布相关规则制度3部,上交所发布相关规则制度21部,深交所发布相关规则制度19部,北交所发布相关规则制度23部。内容涵盖发行条件、审核注册程序、承销保荐、投资者保护等多方面。

证监会定调债市高质量发展与投资端改革

  8月22日,证监会就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会议上,提出推动允许银行类机构全面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11月3日,证监会定调债市高质量发展,再次明确投资端改革,推动允许银行类机构全面参与交易所债券市场交易,壮大债券做市商队伍。整体来看,2023年的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已迈入新阶段,改革的重心由融资端逐渐转为投资端。

加快推动北交所信用债市场建设

  9月1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高质量建设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意见》。其中提出,“高标准建设北交所政府债券市场,支持北交所推进信用债市场建设”。随后,北交所陆续发布信用债上市、交易、存续期管理等配套制度,目前北交所推出除非公开发行方式以外的全部公司债券品种,包括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企业债券和各专项品种。

交易所市场启动债券做市业务

  2月6日,交易所债券市场正式启动债券做市业务。首批做市商包括安信证券、东方证券、国泰君安、国信证券、华泰证券、申万宏源、银河证券、招商证券、中信建投、中信证券、财通证券和国金证券12家证券公司。

  业内认为,推出债券做市业务,一方面有利于降低流动性溢价和债券发行成本,完善交易所债券市场功能,进一步发挥债券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定价效率,形成能更加准确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债券收益率曲线,为市场定价提供基准参考。

业务创新篇

  编者按:2023年,债市创新步伐不止,多领域“首单”产品相继落地,公募REITs市场迎来消费类资产试点和险资参与管理的“双向扩容”,混合型科创票据的推出有效支持重点领域精准融资,跨境投融资风险管理工具快速“配齐”,包括“北向互换通”和“离岸国债期货”,金融衍生品覆盖面进一步提升,30年期超长端国债期货上市8个多月以来交投状况良好。

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3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常态化发行相关工作的通知》提出,研究支持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的消费基础设施发行基础设施REITs。10月20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修改〈公开募集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指引(试行)〉第五十条的决定》,将公募REITs试点资产类型拓展至消费基础设施。

  10月26日,沪深交易所受理首批四单消费基础设施公募REITs,此举得到市场积极响应,有利于加速消费领域企业构建“投融建管退”良性循环,助力企业向轻资产运营战略转型。截至12月26日,已有29只公募REITs产品完成首发募集,资产类型涵盖交通基础设施、园区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仓储物流、保障性租赁住房等。

保险资管“跨界”参与ABS与REITs业务

  3月3日,证监会公告称,指导证券交易所制定《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支持公司治理健全、内控管理规范、资产管理经验丰富的优质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参与ABS和REITs业务。10月13日,国寿资产、泰康资产、太保资产、人保资产、平安资管等5家保险资管公司首批获得沪深交易所出具的相关业务无异议函。

  12月,国寿资产申报的中国人寿-创工融资租赁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和中国人寿-创科供应链资产支持专项计划,率先获得沪深交易所出具的无异议函,实现了保险资管公司资产证券化业务试点的突破。同期,泰康资产向上交所申报的“泰康资产-中电投租赁1号碳中和绿色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受理。此外,国寿资产参与产品方案设计并投资约14.2亿元的国内持有型不动产ABS项目“华泰-中交路建清西大桥持有型不动产资产支持专项计划”也成功落地。

  机构认为,将企业资产证券化管理人范围扩展至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是交易所推动资产证券化平稳健康发展,进一步拓展资产证券化产品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举措。从“投资方”到“管理方”,对于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来说,深度参与基础设施项目投资与管理,将有效提升其资产管理能力,进一步盘活存量资产、扩大有效投资,着力推动ABS和多层次REITs市场高质量发展。

香港推出中国国债期货

  11月24日,香港证监会宣布,香港拟推出中国国债期货合约。香港交易所正进行相关的准备工作,包括建议修改相关规则,将尽快公布相关细节和推出日期。中国证监会回应称,对香港推出国债期货表示支持,此举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境外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具,健全离岸人民币产品生态,促进两地市场协同发展。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欧冠升表示,国债期货的推出是香港市场一个重要的发展里程碑,将丰富香港交易所的中国相关风险管理及定息产品组合,为国际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与机遇。推出国债期货将提升市场流动性,以进一步支持香港市场人民币产品生态圈的发展,巩固香港作为全球领先离岸人民币枢纽的地位。

“北向互换通”上线运行平稳

  5月15日,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即“互换通”正式上线运行。作为全球首个衍生品市场的互联互通机制,“互换通”使境外投资者能够直接交易和结算在岸人民币利率互换产品。

  据外汇交易中心此前披露的“北向互换通”首批做市商名单,共有20家金融机构,包括中资银行10家、外资银行6家、券商机构4家。“互换通”的开通,为境外投资者提供更多元的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同时增加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的深度与流动性。

交易商协会推出混合型科创票据

  7月20日,交易商协会宣布创新推出混合型科创票据,在募集资金用途和债券条款设计上均实现股债联动,为科技型企业提供多元化接力式融资服务,填补债券市场混合性资金缺口,实现从债到股的光谱效应。首批项目发行主体包括上海临港、陕西投资、四川发展、湖北路桥等多家企业,重点解决科技型企业股性资金不足的问题,也通过条款设计引入更多债券市场投资人参与科技型企业成长。

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交易

  4月21日,首批三个30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机构认为,在存量可交割券的基础上,引入30年期国债期货将有助于国债收益率曲线形状改善,超长端同期限现券交易流动性得以提升,偏好长久期资产投资的机构也将增加一项较优质的配置选择,并丰富部分机构在期现对冲策略和跨期价差套利工具箱中的使用对象。

重要事件篇

  编者按:2023年,债券市场“大事件”不少,在积极财政政策支持下,四季度批准增发1万亿元国债并作为特别国债管理,特殊再融资债券快速推进、累计发行规模已达1.3886亿元;国债期货年内迎来重启十周年节点,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此外,受益于境内外融资成本环境变化,外资机构对于熊猫债发行需求快速升温。

1万亿元增发国债已大部分落实到具体项目

  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明确中央财政增发国债1万亿元,并作为特别国债管理。12月23日,国家发改委消息称,近日商有关部门下达增发国债第二批项目清单,共涉及项目9600多个,前两批项目涉及安排增发国债金额超8000亿元,增发国债已大部分落实到具体项目。

特殊再融资债券超预期发行

  10月以来,特殊再融资债券超预期发行,以置换高息的非标和城投债券等存量债务。据新华财经统计,截至12月26日,共有29个省区市累计发行特殊再融资债券13885.138亿元,包括8829.216亿元一般债和5055.92亿元专项债。从地区分布来看,贵州、天津、云南、湖南、内蒙古、吉林、辽宁成为本轮特殊再融资债券发行“主力”,发行规模分别为2263.808亿元、1286.33亿元、1256亿元、1122亿元、1067亿元、892亿元、870.42亿元。

熊猫债供给显著放量

  2023年,受益于境内外融资成本环境变化等因素,熊猫债市场体量实现明显跃升。截至11月28日,年内熊猫债发行量达到1544.5亿元,较2022年全年的850.7亿元大幅扩容约81.56%。另据交易商协会数据,2023年1-8月,熊猫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大关,彼时已达到1010亿元,同比增长55%。

  数据还显示,1-8月,交易商协会熊猫债注册金额为2820亿元,达到上年同期的3.5倍,新引入优质境外发行人11家,占全部发行人家数的16%。发行人聚焦实体领域,区域和行业分布多元。熊猫债募集资金用于境内占比78%,长期限品种占比超过一半,有力支持了我国实体经济发展。

国债期货重启十周年

  9月6日,国债期货迎来重启十周年节点。自2013年以来,2年期、5年期、10年期、30年期国债期货均已上市,形成覆盖短、中、长、超长四个期限的产品体系,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国债期货与现货市场走势高度一致,投资者结构逐步优化,交割平稳有序。

  作为不可或缺的基础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在债券市场大幅波动时,国债期货充分发挥了“避风港”作用,成为整个债券市场重要的风险出口,分流了债券市场抛压,增强了债券市场韧性,有助于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同时,国债期货为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投资者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支箭”扩容与创新“两手抓”

  民企债券融资支持工具(“第二支箭”)成效显著,截至12月25日,“第二支箭”2023年内已累计为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规模超过220亿元,涉及行业包括房地产、制造业等重要领域,对改善民企融资环境、提振市场信心、化解项目风险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近两年以来,“第二支箭”已为13家民营房地产企业累计发行38只、合计361.68亿元的债务融资工具提供增信服务。

  12月25日,“长三角先进制造业企业2023年度第一期集合短期融资券”完成发行,本期集合票据所采用的交易型增信模式作为“第二支箭”支持民企发债的一种创新方式,通过在债券上构建与投资人间的交易履约义务,进而实现债项增信的目的,有效解决民营发行人发债融资难度大、融资成本高、投资人接受程度低的难题,提高“第二支箭”落地效率。

严格监管篇

  编者按:2023年,相关主管部门继续让债市监管“长出牙齿”,交易商协会优化“常发行计划”试点机制、加强银行间债券存续期业务管理、拓展储架式注册发行适用范围、以市场化方式购回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形式完善风险处置制度,人民银行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债券估值业务,国资委发布央企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证券业协会修订证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细则。

加强债券发行、存续期与风险处置阶段管理

  2月24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优化“常发行计划”(FIP)试点机制的通知》,放松部分条件,同时强调发行人合规性要求;4月20日,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存续期业务规则》,明确发行人是存续期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区分主承销商与受托管理人的存续期职责差异;6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业务规范有关事项的通知》,压实各参与方职责,拓展储架式注册发行适用范围。

  8月30日,交易商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大债务融资工具支持力度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出,支持民营企业根据自身债务管理需要,开展现金要约收购、二级市场收购,在符合信息披露、公允定价、公平交易等规范基础上,以市场化方式购回本企业发行的债务融资工具,促进优化负债结构。

银行间债市完善估值定价机制

  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估值业务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银行间市场债券估值业务,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该办法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有关促进债券市场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升估值机构服务水平,完善债券市场定价机制。

  机构认为,随着债券市场创新层出不穷,估值机构及时响应市场需求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当前中国债市向纵深发展,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市场主体持续扩容,在此背景下,应更好发挥专业第三方估值的作用,助力金融市场稳步前行。

央企债券发行管理“有规可循”

  4月26日,国资委印发《中央企业债券发行管理办法》。此举有利于中央企业用好债券市场深化改革、高质量发展机遇,及时抓住债券发行窗口,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资金支持,保障国家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和实体经济发展。

证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新规显成效

  7月,中国证券业协会修订发布《证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办法》。12月8日,该协会公布新规之后的2023年证券公司债券业务执业质量评价结果。数据显示,此次共有92家券商参评,其中14家券商评为A类,数量较执业质量评价新规之前的2022年结果骤减近四成;B类券商有60家,数量增长20%;C类券商有18家,与2022年一致。